书籍分享 |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4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24-11-05浏览量:220

一、 中国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进展

随着国内河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对河流管理方法需求的不断增强,21 世纪初我国学者开始围绕河流健康的概念与内涵展开探讨,探讨的热点在于河流健康是否只是单纯考虑其自然服务功能还是应该寻求与社会服务功能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学者们也对其他一些相关概念或提法,如生态势(ecological potential)、健康工作河流 (health working river),进行了生态内涵的剖析。部分学者还针对河流健康评价提出了一些质疑,如河流健康基准点难以确定、河流健康无法量化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内在河流健康评价方法学方面开展了一定工作。对河流健康内涵的认识上,最初围绕河流健康评价内容的探讨较多,主要是从河流服务功能的角度进行考虑,评价内容主要为河流对人类社会的支持功能。随后,河流健康评价的内容逐渐演化到河流自然生态系统特征本身,如水体理化条件、河道形态、生物栖息地状况、水生生物组成、河岸带植被类型等要素。随着河流健康评价内容的逐渐清晰,不同评价内容下具体的评价指标被不断提出并完善,利用综合指标评价河流健康逐渐有所发展。在实践方面,我国的河流健康评价初期基本是以方法学的研究为主。例如,利用大型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安徽黄山地区溪流健康状况;探讨 RIVPACS等预测模型方法在我国河流健康评价中的应用;构建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体系等,这些工作为国家层面推广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工作在行业内和全国的推广,2007 年商务部与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 (AusAID)发起了“中澳环境发展伙伴项目”(Australia ChinaEnvironment Development Program,ACEDP),该项目旨在将河流健康与环境流量评估的国际方法在中国进行试验并改进使其适应中国的国情。ACEDP 建立了一套包含社会服务功能和河流生态环境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河流生态环境由水生生物、水文、水质、物理形态4个要素构成,并在黄河、珠江和辽河3 个流域进行试点研究。2010 年水利部启动“全国河湖健康评估计划”(National River and Lake Health Program,NRLHP),建立了统、全面的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从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完整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生态完整性包括化学、水文、物理和生物4 个完整性内容。该套评价指标体系建议河流、湖泊、水库等不同类型水体使用不同指标。NRLHP 通过2010~2012年和2013~2015年分别在全国重要流域开展两期试点工作,以期在2016 年以后实现在全国推行定期评估制度。此外,财政部和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 年联合开展我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构建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风险”的生态安全综合评估体系,经过几年的实施,获得了许多湖泊的生态保护与治理经验。2014 年,财政部又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开展国土江河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强调要加强流域江河湖库资源与环境现状调查、开展生态安全评估工作。2008 年,国家启动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在2008~2020 年,分3个阶段投资300多亿开展我国水体污染控制技术和水污染防治管理技术的研究。其中“十一五”阶段和“十二五”阶段设置了“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两个项目,其中在辽河、松花江、海河、淮河、东江、黑河、太湖、巢湖、滇池、洱海十大流域开始了水生态长期观测,在借鉴中澳 ACEDP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十大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作,这是我国首次大范围的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工作。

总体而言,我国的河流健康评价研究相对滞后,在河流健康理论和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研究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比于国外,国内的研究更加注重于人水关系,如注重平衡利益冲突、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等方面。另外,河流健康评价主要借助于化学手段和少量的生物监测评价河流水质情况,从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认识河流健康需要进一步深入。此外,研究案例仍非常匮乏,现有的研究多以单条河流为主,缺乏流域、水系、河流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探讨,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且缺乏体现我国区域分异特点并具实际指导意义的评价指标与实践案例

参考来源:张远等著. 中国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